從小到大我們好像被灌輸一個觀念:要從磨練中學習。
我感覺我們這個世代常常被說過得太爽。不知道以前阿公阿嬤/父母那個年代過的多苦,才有現在的我們。我們被恐嚇:現在的辛苦算什麼,是沒吃過真正的苦嗎?!
但你有想過嗎?為什麼我們一定要受苦?
過度努力的草莓族世代
我們這個世代也常被說是草莓族世代。在我們之中,很多人為了掙脫這個標籤,就算在自己不舒服、壓力極大的狀態下,也認為「這就是磨練,我就是要磨練才會成長」
但是常常,我們過度努力。常常,我們過度苛責自己。常常,我們身體出了狀況都沒不承認是壓力造成的。我們一直停留在一個需要不停磨練自己的狀態下成長。
之前聽安老師的電台,有一句話讓我覺得很驚訝:
「為什麼人生一定要受苦?」
我那時候覺得大腦超衝擊的。對阿,為什麼啊?… 等等,不對阿,可是人生就是要受苦才會成長阿,這才是磨練阿!人生不就是我們修行的道場嗎?我就是要來寫這些功課脫離因果輪迴阿,不是嗎?
安老師接著解釋,這是我們的限制性信念,我們也可以透過輕鬆的方式,不同的方式學習這些課題。以前我們的祖先活在那個物資比較缺乏的年代,就會有留下這樣的信念給我們。尤其是華人特別會有這樣的信念。
那時候聽完,覺得還滿有道理的。我的腦袋裡也一直在重複思考這件事情。隨著上希塔課程慢慢清理掉一些「我在受苦」的限制性信念之後,我覺得我越來越相信,我們可以輕鬆豐盛這件事,我們可以不用受苦,也可以得到我們想要的。
知道你的目標
在我們繼續往下談之前,我想要先提出一個疑問:「你知道你最終想要的是什麼嗎?」
有時候當我們不知道自己想要創造什麼的時候,我們會汲汲營營,隨波逐流,茫茫不知所以,任由我們的情緒駕馭我們。
當我們知道自己想要創造什麼,知道我們的終極目標,我們可以想想,現在你的狀態、你所處的位置,是往我要的方向前進嗎?就算現在這個狀態是痛苦的,也是在往你要的方向嗎?
不管是或不是,要知道我們都是有選擇的,而且我們可以練習轉心轉念。
也許有人會問,那我不知道是不是怎麼辦?那就練習往內心尋找。不是別人告訴你的,是自己想要的喔!
每個人都有選擇
我們是有選擇的。在我們有選擇的時候,為什麼要硬是選擇磨練自己的身心靈,而不是去選擇對自己比較好的?不管是在爸媽的年代,還是現在,每個人都有選擇去做那件自己想做的事。只是有沒有勇氣不管別人或父母的想法和期待,有沒有勇氣接受因起步比較難而帶來的挑戰。
曾寶儀的書 《人生最大的成就,是成為你自己》裡面寫到,他在臉書上PO出一張照片,標題寫:「謝謝自己做出這個選擇。」結果有朋友在下面回:「好好喔,可以選擇。」她回她:「你也有選擇,你只是你選擇不去選擇而已。」
待在你不喜歡的環境,做你不喜歡的事,有可能在你「所謂的」成功之前,身心靈就已經歪七扭八了(注意喔,你追求的成功可能是一個無底洞… 這個我們之後在聊。)。
不是說我們不要努力,而是意識到,我們是可以選擇在我們可以接受的環境下努力。或者是也可以選擇練習轉心轉念,學習看到現在環境和模式更多好的地方。
一定是有一個地方,有一種模式可以讓你更舒服,就算很多困難,你也將它視為你的挑戰,而不是完全提不起勁,覺得自己在磨練受苦的狀態。
就像《高敏人的職場放鬆課》書裡寫的一樣,為什麼一定要逆水往上滑?你要花多大的力氣,才能往上滑一點。為什麼不能順水,順著你的擅長的地方,順勢而為呢?
只要你的目標是你要的,我們可以練習不要執著於眼前這個選項。你的左右兩邊都還有其他的路可以前往你要的目標。當我們太執著於眼前這個選項,就會看不到其他的可能性。
轉心轉念
最近我跟我媽分享我學希塔療癒的事情,我原本很怕他覺得我在怪力亂神,結果他居然很平靜的聽我講完,然後還體驗了一次療癒。雖然他畢竟還是我媽,雖然無法跟女兒敞開心胸的挖掘自己的內心。但是當我解釋到說,人生不是來受苦的這句話時,他居然很堅定地跟我說:「對,人生不是來受苦的!」我差點從椅子上跌下來。這位太太,不是就是你給我這個觀念的嗎?!
我媽是一位經過很多大風大浪的堅強女性,撐起我們這個家,聽她以前的故事都會嘴巴掉下來,完全無法想像她怎麼撐過來。所以妳可以想像我對她答案的驚訝程度。
後來她補充,人生是一個道場沒錯,但是我們要知道我們不是來受苦,所以要視每一個困難為挑戰,其實它就是一個人生的小事。我們要看清楚一切都是幻象。這些挑戰都是給我們學習和成長。(師姐開悟中?)
其實我媽講的就是轉心轉念,對應在希塔裡講的,就是去清除那些限制性、負面信念,遇到困難,可以正面的去面對。外在世界的實相反映你內心的世界。就像有人看裝一半的水杯是一半空的,有人卻覺得是一半滿的。
比如說,同事常常很情緒化的跟我們講話,原本我可能會受他的情緒影響,對他很生氣,可是當我們轉心轉念,知道那是他的情緒,他可能需要抒發一下情緒,我們沒辦法控制。我們就可以冷靜地對待,跟他劃清楚情緒界線,不會受他的情緒影響,等他情緒過了再溝通。這就是一個轉心轉念的練習。
這個問題真的很值得大家思考。
當我們不再視眼前的難題為「功課」,不再視困難為「磨難」,不再視對你不好的人為「因果欠債」,我們就能更輕鬆的面對這些困擾的事情。
一起練習,一起加油!